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宗教 > 民族

锡林郭勒盟发挥优势、因地制宜 积极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2022年11月04日
打印本页 字体: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殷切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国之大者”,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有形有感有效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推动“三个离不开”思想和“五个高度认同”深入人心。

  追随领袖足迹,打造“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教育实践基地。坚持把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以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盟锡林浩特市参加“五畜祈福”仪式上的重要讲话为主题,综合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等素材,通过党校实践课堂、组织学习观摩、开展现场教学等方式,讲深讲透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民族地区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讲深讲透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边疆各族人民的关心关怀,讲深讲透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边疆地区维护民族团结的深切厚望,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始终以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为己任,切实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紧跟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突出典型领路,打造“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先进事迹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围绕“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七一勋章”获得者廷·巴特尔先进事迹,在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雅拉图嘎查建立教育实践基地,生动展示廷·巴特尔同志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扎根草原、心系生态、共同致富的典型事迹。同时,通过廷·巴特尔同志和宣传、环保、农牧等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和组织实地观摩等方式,以鲜活的身边事例,不断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奋发有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际行动全力投身现代化锡林郭勒建设的生动实践。

  深入挖掘史实,打造“三千孤儿入内蒙”教育实践基地。以1959年至1961年上海、安徽等地800余名孤儿被锡林郭勒盟收养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调阅史料、记者采访、当事人口述等方式,系统归集整理文史、影像等资料,在收养孤儿最多的苏尼特左旗打造“三千孤儿入内蒙”主题展厅,充分展现“国家的孩子”与草原母亲的血脉亲情,真实演绎各族群众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人间佳话。邀请多名“国家的孩子”亲历现场讲述历史史实,情景再现草原母亲抚育孤儿、千百孤儿回馈草原等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更好传承民族团结基因,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念信心。

  赓续红色血脉,打造“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教育实践基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的殷殷嘱托,深入发掘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的典型事例,系统整理65年来的历史史实和文字影响资料,充分展现乌兰牧骑工作队员坚持党建引领和群众路线,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各族群众提供丰富文化生活和丰厚精神给养的真实故事。同时,邀请乌兰牧骑老队员讲授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的工作经历,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坚守初心、艰苦奋斗,像乌兰牧骑一样为维护民族团结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贡献力量。